從智慧社區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到傳統水泥加工產線完成綠色智能化改造;從加快推進創新型疫苗品種上市步伐,到拓展新型環保技術在化工行業的多場景應用……在江蘇新質生產力發展一線,活躍著一位位人大代表,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創新求變,帶動產業發展,以專業優勢踐行代表擔當,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注入新動能。
盛夏時節,徐州市龍山水泥有限公司各生產線正有條不紊地運作,高聳的回轉窯和塔架上方,是清晰的藍天白云。氧氣9.43%、二氧化硫折算值16.26mg/m3、氮氧化合物折算值29.28mg/m3,公司三樓的中控室內,兩條生產線的環保排放瞬時數據在屏幕上實時更新。
打破人們對傳統水泥生產企業“高能耗、重污染”的固定認識,龍山水泥如今有了新質生產力的加持,廠區內外早已是另一番景象。省人大代表、徐州市龍山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鑫告訴記者,企業近年來先后投資近6億元,對生產環節展開技改,特別是2號線采用全世界首家由五級改為七級預分解新型預熱器技術,改造后綜合能耗優于國家一級標準,環保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同時配套建設綠色智能數字化工廠,操作人員只需在中央控制室里便能實現生產和安全環保預警的自動化操作。
劉鑫表示,他們當前正認真貫徹學習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一方面,以科技創新提升改造,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創造更多的創新技術。另一方面,將綠色智能數字化作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路徑,同時抓住綠色發展機遇,建設風光電儲為一體的綠電新模式。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鹽城市亭湖區人大代表、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資源循環利用所所長陳利芳表示,這啟發了廣大科技環保工作者,要緊密結合各地實際,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徑,最大限度地釋放發展潛力。
“研究院自2016年起,就將廢鹽資源化技術研究列為研究院重點研發方向,為使攻關有的放矢,我們團隊多次赴鹽城濱海、響水、灌南、大豐、樂平等地的園區調研,了解企業廢水、廢鹽處理現狀,精細剖解高鹽廢水及廢鹽資源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開發出以樹脂吸附和光催化氧化技術為核心的氯化鈉廢鹽資源化集成技術,為工業廢鹽治理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這項技術與主流高溫處理技術相比,運行成本減少50%以上,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投資和運行成本,得到市場的廣泛青睞。”陳利芳表示,面向生態環境領域的難點和痛點問題,將致力于在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新污染物治理等重點領域,共同尋求關鍵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突破。同時積極拓寬成果轉化渠道,促進科技成果在多元化應用場景中的高效落地,為行業減污降碳和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作為來自生物醫藥行業的代表,泰州市人大代表、江蘇瑞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勇格外關注《決定》中關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相關內容。《決定》第十一部分第45條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出部署,強調健全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機制,他認為,這將為生物醫藥行業走出低谷,為創新藥加速發展提供市場端和政策端的關鍵支持。
“展望未來5年,公司的研發戰略正在從跟隨戰略轉向領先戰略。作為創新要素的資本和政策環境正在回暖,為了落實領先戰略,我們要做的功課很多,面臨的困難也不少,但是有利條件顯然更多,尤其是國家剛剛發布的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政策,讓我們的轉型更有底氣。”
(江蘇新聞廣播/劉正則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