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實業家張謇在崇川創辦大生紗廠,為南通民營經濟發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石。時至今日,張謇企業家精神薪火相傳,激勵崇川民營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規模實力、產業質態不斷提升,已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崇川新實踐的硬核力量。近年來,崇川區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職能優勢,以“四個聚焦”持續探索履職路徑,堅定不移助推轄區民營經濟煥新提質、行穩致遠。
聚焦法律實施筑好“護城河”
讓企業倍添奮蹄揚鞭的信心
民營經濟促進法吹響了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法治號角”。區人大常委會“學宣貫”三位一體抓好推進,確保新法在崇川施行取得良好效果。
造聲勢。系統開展“集中學、專家講、代表談”活動,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時的重要講話和民營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列為常委會黨組中心組重點學習篇目,列為代表培訓班“必修課程”、代表小組活動“第一議題”;邀請市發改委負責同志對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背景、創新要點以及市級層面貫徹措施進行解讀;將經濟界代表作為今年代表講壇的主角,讓他們從數字賦能、金融助力、創新驅動等角度擔綱主講為民營經濟發展獻計出力的經驗體會。
漲士氣。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精神會如何轉化為企業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利好?區人大常委會緊扣企業關切召開貫徹民營經濟促進法座談會,為民營企業加油鼓勁,為新法實施鋪平道路。從優化投融資環境到助力企業“出海”,從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到高效辦理涉企事項,區人大常委會請企業家代表“直抒胸臆”,現場說訴求、提建議,請“一府兩院”及相關部門、轄區金融機構當面談舉措、答疑問。這場由人大牽線的政、金、企三方對話,進一步釋放了崇川力挺民營經濟的誠意,給廣大民企吃下了“定心丸”、注入了“強心劑”。
促落地。良法善治,貴在力行。區人大常委會乘著新法頒布的東風持續“敲響鼓”,促使相關部門相繼拿出推動“智改數轉網聯”標桿示范項目創建、推行“信用+雙隨機”融合監管、深化減稅降費與清欠行動等20余條“真金白銀”舉措,保障法治紅利直達快享。持續給3家基層立法聯系點“交任務”,要求抓住省、市層面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配套法規制度的時間窗口,把“立法直通車”開進產業園區,充分反映企業呼聲。結合就業促進法執法檢查為民企破解用工難“開藥方”,區人社等部門表示,將嚴格執行新法規定,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政策,有效消除就業“隱形門檻”。
聚焦發展環境當好“監考官”
讓企業扎根健康成長的熱土
一個好環境,很容易長出好苗子,催生產業林。立足營商環境改善,區人大常委會堅持織牢監督網,全面助力打造民營企業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的沃土良田。
運用訪議問評靶向發力。緊扣“率先整體好轉”開展進園區訪企業活動,就“放管服”改革、技術支持、企業減負等進行座談,50多條建議納入常委會審議意見并轉交區政府辦理。集中審議民營經濟發展情況,想方設法從強化企業培育、推動轉型升級、優化企業服務等方面出點子、指路子。緊盯民營經濟活躍的文旅產業組織專題詢問,一起為崇川全域旅游“破圈”“出圈”解鎖密碼,助力出臺了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每年“雙評議”,把政務服務是否便捷、行政檢查是否規范、政策兌現是否到位作為考量涉企部門工作質效的重點,并請管理服務對象現身說法,為提升相關部門為企服務意識和質效提供了支撐保障。
著眼細分賽道接力監督。向“新”發力、向“質”而行,民營經濟才能枝繁葉茂。區人大常委會將關乎崇川未來的主導產業分門別類,從集成電路、現代服務業,到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一年對準一個產業視察調研、號脈問診。策應這場監督“接力”,錨定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創新,常態化開展專題審議。多年來,區人大常委會反復督促要突出規劃引領、優勢鍛造、強鏈補鏈、要素集成。今年,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全域旅游發展兩個重點調研課題,形成高質量報告報送區委,得到區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圍繞問題清單精準出招。把優化政務、政策、市場、法治、開放和人文“六大環境”作為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監督的重點,通過督辦議案、作出決議、跟蹤問效,支持和促進區政府推出37條營商環境提優舉措,圍繞項目開工、稅務辦理、融資貸款、專利保護等出臺營商環境創新改革10條,助力擦亮了崇川“萬事好通·濠滿意”營商品牌。近年來,為小微企業紓困在區人代會引起熱議。區人大常委會多次深入經營主體察實情、問需求,就融資“破冰”、政策普惠等問題監督有關方面及時“輸血供氧”。借助人大“撐腰”,一批惠企政策逐步更新完善,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制度得到落實,金融產品供給不斷強化,2024年全區新增知識產權融資貸款10億元、蘇質貸貸款超8億元。
聚焦急難愁盼送好“及時雨”
讓企業增強輕裝上陣的底氣
崇川強,根本要靠企業強。區人大常委會嚴格落實區委“首席服務員”制度,堅守“三項理念”靠前服務,持續為“三招三引”和企業做大做強疏堵點、添動力。
“常態互動、在線呼應”。每位常委會領導掛鉤聯系兩家以上民營企業,定期帶頭下沉一線,為企業協調解決項目審批、職工招聘、債務拖欠等后顧之憂。機關干部每人組建一個服務互動群、每季度對企業訴求進行一次集中反饋會辦,主動跟進落實送政策、促創新、解難題“三項任務”。2022年以來,共收集反饋企業訴求350余條,協調解決涉企難題140個,得到掛鉤的40家企業一致好評。
“穿針引線、舒筋通絡”。積極搭臺組織企業界代表和涉企部門同志參與人大考察和專題座談,將政府部門負責人請進代表“家站點”宣講政策、商解疑惑,推動了政企交心、雙向奔赴。本著“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原則,實打實地為企業投資興業對接資源、破除梗阻。幾年來,相繼赴中國電子商會、深圳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及國內知名高校,幫助企業爭取創新支持。成功招引澳東純凈設備產業化總部、杭開電力科技項目等市考重點項目,優水匯養生保健項目去年年底正式運營。今年,推動了尚鈦嘉公司閑置廠房盤活,引進的南通悅程旅游服務咨詢有限公司即將開業,洽談的半導體材料項目預計近期簽約注冊。
“因地制宜、各盡所能”。鼓勵各街道人大從轄區實際出發,在機制、平臺等方面做探索、筑優勢,打響專屬服務品牌。狼山鎮街道積極整合轄區黨政商學研醫資源,為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發展銀發經濟等蓄能添力。和平橋街道圍繞地塊“騰籠換鳥”、街區改造出新開展專項行動,助推南大街老牌商圈全面煥新。天生港街道積極搭建“益企同心”等政企協同服務平臺,促成企業找準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與經濟薄弱村結對實現資源互補。文峰街道創新實施“三送三強”制度,為企業擴能升級、修復信用、接通燃氣等做好跑腿,一批企業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聚焦代表賦能架好“連心橋”
讓企業煥發愛拼敢闖的活力
益企有擔當,代表走在前。區人大常委會精心設置載體抓手,以此為支點引領代表發揮資源優勢、專業優勢和職能優勢,撬動民營經濟換擋提速,繁榮發展。
用好代表學習實踐活動這個“大舞臺”。把代表“鏈”上履職、助企發展作為“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學習實踐活動的中心任務,一體落實省人大“我為‘十五五’規劃獻良策”和市人大“我為勇挑大梁爭作貢獻”活動要求,通過組織代表“收集一條建議、提供一條信息、兌現一個承諾、反饋一個結果”,為民營經濟駛上發展快車道推波助瀾。觀音山持續三年的“問策創新生態建設”視察、學田“優化消費場景,釋放經濟活力”調研、幸福“春風益企行,代表話發展”活動等受到企業家歡迎和點贊。結合活動開展,抓好典型培樹,十余位民營企業家代表事跡在省、市媒體報道,充分展示了崇川企業家匠心精神和社會擔當。
用好代表意見建議這個“傳聲筒”。引導代表從保護權益、激發動力等方面為民營經濟踴躍發聲,今年共提出相關建議31件,占總數312件的10%。對民營經濟相關重點建議實行常委會領導掛帥督辦,并專題組織“面對面”答復會,確保辦理落地有聲。朱漢斌代表針對扶持線下實體店提出了打造“共享門店”模式等7條建設性舉措,區政府認真研究,一項一項摸索推進,實體商業振興步伐不斷加快。楊盛代表提出的助推崇川經濟創新提質建議交辦后,區政府扎實推進未來產業布局和創新主體引培,創新動能培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用好經濟運行觀察點這個“晴雨表”。將經濟監督的觸角延伸至產業鏈末梢,精挑細選18位代表所在企業作為首批經濟運行觀察點,統一進行授牌,明確主要職責和運行機制,為常委會更好把握經濟“脈搏”,助推經濟領域政策措施落地優化提供了新的視角。根據安排,各觀察點認真履行“監督政策落實、收集企業訴求、加強政企溝通、動態分析評估”職責,首批報告圍繞定向支持民企技術攻關、嚴格知識產權執法、加強產研協同等建言獻策,既中肯務實,又干貨滿滿,觀察點“前沿哨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潮起江海,千帆競發。在崇川這片被張謇企業家精神浸潤的土地上,民營經濟正乘風駛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藍海。區人大常委會將繼續順應黨委要求、發展之需、企業所盼,聚合力量為民營經濟在百年變局中破浪前行堅定護航,讓更多民營企業在中國式現代化廣闊舞臺上向高而攀、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