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迎冬夏,一腔熱血寫春秋。作為老師,他用自己一顆熱愛教學的赤子之心,精耕教育;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認真履職,為民解憂,用實際行動推進“教育共富”。從人民教師到人大代表,他以“多重”身份在不同領域探索實踐,擔起“多重使命”,他就是徐州市銅山區人大代表、鄭集鎮中心中學校長薛紅永。
“我的獨門秘籍,就是把工作做細致”
1996年,薛紅永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教師。從教二十多年,從一名班主任到年級主任再到校長,他的教學成績在學科組名列前茅;他撰寫的論文及研究課題屢獲嘉獎。每當同事們問起薛紅永的工作心得,他總是笑著說:“我的獨門秘籍,就是把工作做細致。”
無論是教學工作還是教育管理,薛紅永都堅持行勝于言。他明白教師的師德素養極大地影響學校工作成效。在堅持落實全員德育工作部署中,他提出人人做德育、時時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三個要求,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為核心、創建優秀班集體為目標,健全安全德育工作管理體制,提高安全德育隊伍管理能力,為全校師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薛紅永的大力倡導下,教師們紛紛簽下“恪守一身正氣,踐行六不”的承諾,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和人格人品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引導學生健康發展。五年來,學校的中考成績一直名列全區前茅,優生率多次獲得全區第一名。每一次教育教學成績的取得,都讓全校師生感受“理念”是學校前進的燈塔,指引著他們奮進的方向。
“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
“天生我材必有用。教育工作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孩子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薛紅永注重因材施教,提出“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的理念,把性格各異的孩子看作是千姿百態的花朵,細心地觀察,精心地呵護。
靈動的課堂形式,靈活的評價體系,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薛紅永積極倡導教師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深耕“多維度靈動課堂”教學改革,站在學生視角,從“教什么,更適切;怎樣教,更優化;如何學,更有效”三個方向開展教學,讓學生經歷“會學→愛學→學好→會用”的學習過程。他還積極推進建立目標細化、多位立體、注重行為的陽光評價方式,規范班級積分榜,每周開評個性發展之星,激發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找到快樂學習的源泉。
面對“雙減”要求,薛紅永用心設計“課后延時服務”,針對不同的學生,開設不同學科的興趣班:播音、編程、舞蹈、體育、美術、樂器……各種興趣班應有盡有。在他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們樂趣無窮,各有所長、健康成長。
“我的兩種身份,承載著同樣的使命”
從人民教師到人大代表,兩種不同的身份,卻用同樣的盡職盡責書寫著雙重擔當。“當人大代表和當人民教師,本質上都是為人民服務。一線工作讓我掌握了基層教育的實際情況;擔任區人大代表,讓我跳出‘一班一校’看教育,能從全局的角度更好地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這是薛紅永對教師和人大代表關系的理解。
薛紅永時常在下班時間和休息日深入群眾之間,收集鄉情民意,盡可能了解選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傾聽他們的心愿和呼聲,也經常通過家訪、打電話、發微信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及時了解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建議和需求,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近年來,薛紅永圍繞“如何改善校園周邊環境”“如何解決校門口學生上放學交通擁堵現狀”“提升學生飲食安全”等一些學校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代表建議,推動問題解決。
癡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薛紅永表示,今后他將繼續牢記人大代表的職責使命,立足本職,用心履職,為銅山的教育事業和民生實事建言獻策,孜孜不倦實現“育人夢”。(董明月)